采石江邊一堆土,
李白之名高千古,
來來往往一首詩,
魯班門前弄大斧。
這是明朝詩人梅之渙瞻仰了李白墓之后寫的小詩。其中“魯班門前弄大斧”一句,為后人所傳誦,以至有人添了一句,變成對偶句:
魯班門前弄大斧,
關公面前舞大刀。
“魯班門前弄大斧”,出自成語“班門弄斧”。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,不知天高地厚。
這里所說的魯班,是春秋末年的巧匠,人們尊之為木工的開山鼻祖。
![]() 很巧,那時候還有一個巧匠叫公輸般。般與班同音,有的書上也寫作公輸班。有人認為,魯班與公輸般是一個人,因為公輸般是魯國人,所以叫他魯班;也有人認為,魯班與公輸般是兩個人,但他們都是古代的巧匠。
由于年代久遠,關于魯班的生平,現在知道很少。但是,關于魯班的傳說卻很多。
據傳說,鋸就是魯班發明的。(中國考古工作者近年來在陜西藍田縣、武功縣分別發現西周時期的銅鋸,早于魯班。因此,有人認為流傳多年的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并不可靠,但此說尚無定論。)
那時候,木工的工具只有斧頭。魯班帶著徒弟,上山用斧頭砍伐樹木,非常吃力,常常累得滿頭大汗。有一次,他的手破了,鮮血流了出來。他一看,手不是被斧頭碰破的,卻是被野草葉子割破的。野草葉子怎么這樣厲害呢?魯班仔細一看,這葉子長長的,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。
魯班深受啟發,便在鐵片上做出許多小齒,發明了鋸。用鋸鋸木頭,比用斧頭方便、省力多了。
現代有一門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、功能等用來改進工程技術系統的科學,叫作仿生學。如此看來,魯班在野草葉子的形態啟發下發明了鋸子,也可以說是仿生學應用于實際的一個簡單的例子。
據傳說,木工用的刨、鉆、鏟、曲尺等工具,也是魯班發明的。至今,有人仍把曲尺稱為“魯班尺”。
起初,魯班在劃墨線的時候,自己拿著一頭,他母親拿著另一頭。后來,他發明了墨斗彎鉤,這樣畫線時就用不著兩個人了。至今,墨斗彎鉤被人們稱為“班母”,意思是說它代替了魯班的母親。
據說,磨同樣是魯班發明的。
本來,人們是用石杵在石臼中把米搗成粉的,又慢又費力。魯班發現人們用手搓米,能把米搓碎。于是,就用兩塊圓石頭來搓米,發明了石磨。
關于魯班的傳說還有很多,甚至有人說趙州橋也是魯班修的,那是越傳越神了。其實,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帶領工匠建造的。人們為什么把趙州橋也說成是魯班修的呢?這是因為魯班在人們的心目中,已經成了聰明、智慧的象征了。
不過,還有一個關于魯班的傳說,是值得記取的:小時候,魯班雕刻一只鳳凰,結果雕出來的卻像只雞,一點也不好看,人們都嘲笑他把鳳凰雕成了雞。后來,魯班不斷學習雕刻,手藝不斷提高,終于雕出了一只美麗的鳳凰,受到人們的贊揚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熟能生巧。天才出于勤奮。魯班并不是生下來就心靈手巧的,而是經過了刻苦的努力,才成為一個世人所稱頌的神匠! |
相關文章推薦:
|
- 上一篇:吳起介紹
- 下一篇:沒有了